首页

优美 之 家

时间:2025-05-29 01:32:14 作者:端午节假期中国口岸预计日均出入境215万人次 浏览量:74531

  【光明时评】春日文旅生机勃勃

  【光明时评】

  作者:济之(媒体评论员)

  清明假期出游数据日前发布。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,2024年清明假期3天,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.19亿人次,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1.5%;国内游客出游花费539.5亿元,较2019年同期增长12.7%。

  火热数据背后,是塞满“人从众”的景区“特写”,是令游客大快朵颐的场景。从浙江杭州“西湖断桥铺满了人”,到山东济南变成了“挤南”,再到江苏南京夫子庙景区因客流量过大,地铁夫子庙站临时跳站运行……此番情景不由得让人们感慨:“到处都有一亿人。”看来,这个假期,很多人都选择出去走一走、看一看。

  值得关注的是,这个假期,国内旅游出游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11.5%。该项数据不仅意味着文旅含“金”量高,还意味着人们的信心含量足。正因为对未来有良好预期、当下有愉悦心境,才有较高的出行意愿,愿意用脚步丈量壮美山河。

  不只清明假期,这个春季的文旅消费都充满活力,增长势头始终保持强劲。据统计,3月以来,“赏花”“踏春”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近7倍,赏花相关产品预订量同比增长超3倍。“若待上林花似锦,出门俱是看花人。”其实,赏花何需直奔长安的上林苑,如今的神州大地,有很多地方都主打“赏花经济”。从广西南宁青秀山的三角梅,到北京居庸关长城脚下的山桃花;从江苏南京莫愁湖公园的海棠花会,到河南洛阳的花海盛宴,无不吸引游人前去驻足。在花团锦簇中,可领略浪漫花事,可感受春暖花开。

  出游,已经成为人们的基本刚需;发展文旅业,也是各地的发展抓手。对于游客来说,审美素养越来越高,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,不再满足于到景点吃吃喝喝、看看转转,还希望获得更高的文化体验和新鲜感受。各地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,向游客提供更多充满文化含量的旅游项目,以及让游客眼前一亮的文旅新业态,将能更好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消费新需求,抓住产业发展新机遇。

  《“十四五”文化发展规划》明确提出,“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、更深层次、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”。当前,很多地方坚持因地制宜,找准自己的文旅发展路径,期望在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。有的力推“赏花经济”,有的做大“早茶文化”,有的深耕非遗经济……如此种种,都是围绕融合发展来发力,着力提升文旅业的黏合度,既招揽了人气,也发展了产业,塑造了当地良好形象,可谓一举多得。

  一年四季,光景各异,每个季节都值得出游。今春文旅消费充满活力,让人们看到了经济回升的向好态势。我们有理由期待,接下来的文旅消费同样充满生机。优化政策环境,解决堵点难点;推动产业融合,创新产品供给;建好平台载体,加大惠民力度……多方精准发力、协同努力,让文旅消费活力持续迸发。

  (光明日报) 【编辑:唐炜妮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司法部: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 优化政务服务、规范监管执法

我们从2012年开始,组织了全国第一届搜救犬技术比武,到现在已经是举办到了第七届。我们就想以这种比武的形式来推动搜救犬技术的交流,提升搜救犬的实战能力和水平,同时通过这种比武加强各单位之间的技术交流,来谋划下一步的工作。

习言道|不要在日夜的拼搏中忽略了真情

深海科技创新策源地“做什么”“怎么做”?李东屿介绍,海南将通过全方位、大范围调研,深入挖掘、分析、筛选深海智造应用场景需求,按照物联海洋、孪生海洋、智能海洋、深海智造“四步走”的路线图,构建“智慧海洋”高能级深海科技创新平台体系,助力企业实现“深海智造”规模定制标准化生产。

“汉字叔叔”的故事:一位美国学者跨世纪的汉字情缘

2024年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建市70周年。从筑路大军的6顶帐篷,到中国西部重要节点城市之一,70年来,格尔木“逐绿而行”。

会后,相关国家还发布了一份“欧盟26国外长”名义的联合声明,呼吁加沙地带“立即实行人道主义停火,从而实现持久停火,无条件释放所有人质,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”。

哈尔滨:发挥生态圈“集聚力” 集聚各类企业13408家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